|
管晨同志在2006年全市职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
时间:2007-03-14 00:00 来源:江苏省人事考试网 http://rsks. 作者:初级工程师代办服务专 点击:
次 |
|
管晨同志在2006年全市职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
2007-03-14 点击次数:1012 |
(2006年3月30日)
同志们:
2006年职称工作,既立足于往年的基础,又有了较大的突破;既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又吸纳了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集体智慧,在政策措施上重点贯穿了创新主线条,突出了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上突出了“一倾斜两贯通”。“一倾斜”即加大了涉农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策倾斜;“两贯通”即贯通了创新性业绩与论文水平之间的评价关系、贯通了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倾斜”可以说是职称工作落实“十一五”规划,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及时雨。农业是基础,涉农人才是关键!进一步放宽职称外语申报条件、下放职称计算机考点到涉农区县、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上向涉农部门倾斜,都是2006年职称工作在支农建设上的重要举措,同时倾斜政策中也包含了对教育、卫生等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重点倾斜。而“两贯通”则是职称评价方式的重要创新,是2006年职称工作的创新主旋律。贯通创新性业绩与论文水平之间的评价关系,向专利、发明、商标、品牌、成果转化等创新性业绩倾斜,目的就是肯定创新,鼓励创新,促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自主创新既是一个国家腾飞的翅膀,又是一个民族振兴的灵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其机遇性又是时不我待!等有了充足的资金再去谋划,现有支柱产业可能早已成为传统产业,届时又有新兴产业领跑世界,结果必然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因此,职称工作的时代使命感就是要将创新融入职称,用创新的职称机制去促进自主创新。今年的职称工作将重点围绕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我市九大重点产业及优秀人才的服务举措。而贯通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的内在联系,引入“可比照认定”原则,促进职称两大资格的互动发展,既面向国际接轨,又兼顾到了我国现代人才管理特色。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其本身就是我们南京职称工作自身的一项自主创新。
二是措施上突出了“三取消三方便”。“三取消”即取消现职称申报中的《继续教育证书》验证要求;取消部分系列按部就班、逐级申报的职称规定;取消政工系列初级评审办法。“三方便”即方便职称社会化申报;方便机关工作人员职称申报;方便留学回国人员职称申报。“三取消”中,取消《继续教育证书》验证要求是今年职称申报上的一项重大政策调整,目的在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需要学习,自觉学习,按规定学习。取消工程系列按部就班、逐级申报规定,引入中级可越级申报政策,也就是说工程类初级资格可以对照要求按照需要自主申报中级资格。政工系列并入全市专业技术资格大系列之后,和其他系列一视同仁,符合“同系列待遇”,因此政工初级统一实施初定也是水到渠成之举。而“三方便”之中,社会化职称申报统一使用《便捷式插页册》,既方便又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初定既可逐级申报也可直接申报,目的也是为了方便并扩大试点;简化留学回国人员职称外语、计算机等申报条件,鼓励留学回国人员按需申报,目的还是为了方便。要用活职称机制,为留学人员来宁兴业创造宽松的软环境。
三是规范性制度上突出了“四落实”。完善开放式职称体系建设,规范性制度建设是基石。2006年一是要落实《关于加强南京市职业资格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大培育和促进职业资格发展;二是要出台并落实《南京市职称社会化评价意见》,进一步规范职称社会化评价工作,完善职称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要翻新并落实《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加强科学设岗、分类管理和聘任指导。这是今年职称工作的重点之一。四是要结合“十一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切实落实“1864”人事工作计划,扩大职称覆盖面,促进职称工作的量能进一步提升。
今年职称工作的任务相当繁重,时间也很紧迫。目前今年的各项政策措施已经出台,还有赖于全体职称战线上的同志们通过兢兢业业、卓有成效的管理与服务,进一步落实到每项工作的具体环节上。各区县、各行业、各系统、市各直属单位,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思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服务,脚踏实地地把2006年全市职称工作做实做细。 |
(责任编辑:工程师职称资格采编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