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职称继续教育官方网站
|
|
|
|
|
|
|
|
最新提示:
 2015年职称评审全程代理代办服务  04-05  2015年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师职称评审代评服务  01-01  2015年机电工程师评审代理代办服务  04-01  2015年建筑工程师建设工程师职称评审代理代办  01-10
   热点文章
  证书查询
  办事指南
  工作动态
  职称考试
  通知公告
  继续教育
  代理代办服务
  学历提升
南京职称继续教育官方网站 > 代理代办服务 > 文章内容


(责任编辑:工程师职称资格采编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京市2006年职称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07-03-14 00:00 来源:南京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网 http: 作者:医药工程师代理服务专 点击:
关于印发《南京市2006年职称工作要点》的通知
2007-03-14 点击次数:2024

宁职称办(2006)1号


市各有关单位:
  《南京市2006年职称工作要点》经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部门、各单位结合部门(单位)情况,认真做好今年的职称工作。

                             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2006年南京市职称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职称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挥好职称导向作用,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人才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要把握重点,规范行政,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推进职业资格管理,深化聘任制度改革,加快培育职称社会化运行机制,加快构筑职称开放式服务体系,促进职称工作在创新中和谐发展。
  一、深化职称改革,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进一步落实科学人才观,科学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今年我市将进一步降低职称申报门槛,突出向一线、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政策倾斜。《继续教育证书》验证要求不再作为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职称外语要求在原“县以下不作要求”的基础上,扩大到涉农区县;修订完善教师系列申报评审条件,增设中学实验系列;继续实行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越级申报中级职称资格政策;政工系列初级职称取消评审,统一实行初定;职称计算机考试组织与证书发放点下放到原五县;职称社会化申报均规范使用“便捷式插页册”;机关工作人员符合自然科学研究等九个专业初定条件的,可按隶属关系逐级申报,也可委托市职评中心直接受理。
  二、围绕创新主体,切实加强企业职称服务。建设创新型城市,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今年我市职称工作要面向企业,进一步做好服务。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强化现有渠道的工作力度;对改制企业,要发挥行业协会在职称申报评审组织上的纽带作用;对民营等重点创新型规模企业,要落实“1864”人事工作计划,进一步畅通职称服务渠道。要加大向本市电子信息、石化、汽车、钢铁等四大支柱产业,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等五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改进职称评价方式,向自主创新成果倾斜,将专利、发明、商标、品牌等创新性实践业绩与论文奖项一样作为评审中考察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三、继续抓住重点,推进职称评价机制建设。要加快构筑以“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为核心的职称运行机制,强化个人自主申报意识;要在我市工程类社会化评审实践的基础上,稳步扩大专业评审范围;在评审方式上,专业组评议与执委会评审适当分离,研究委托软件、机械等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业内专业组的评审活动;按照省职称办要求,开展好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审工作,配合省“知识产权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长江工程师”等制度、计划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继续做好我市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的破格认定工作;上述“三高”证书逐步统一换发省职称资格证书。
  四、注重统筹兼顾,完善两大资格管理制度。要科学分类,推进职称(职业资格)管理。今年将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各项职业资格管理的暂行规定,分批推出职业资格可比照认定为职称资格的目录,促进两大资格接轨;要落实《关于加强南京市职业资格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格考风考纪,规范注册登记,完善证书发放程序;要密切执业资格管理部门间的联动与互动,加大对执业人员执业情况的调研与监管;要加快构筑各类职称(职业)资格人才库;要提高职称(职业)资格申报的诚信度,严格评审、考试等资格审核,严把准入控制关。进一步加强对各类职称(职业)资格考试的考风、考纪巡查和监督力度,保证各项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我市组织的初级职称资格考试题库更新,其中,医药经营药师(士)要强化药学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五、完善岗位管理,实现聘任制度全面创新。要立足《“十一五”人才规划》,完善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要实施“电子政务”,创新岗位管理手段,推行网上动态管理,并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全面调整工作。要结合教育系统“初、高中分离办学”、“乡镇发展中心校”等布局调整的实际,确定新一轮岗位设置调整办法;要结合卫生系统近年来医疗资源整合及用人制度改革和社区卫生发展的现况,研究完善聘任管理办法;要结合文化系统近年来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适当调整部分高级职称岗位的设置上限,和非主系列职称的岗位合理配置。要继续深化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评聘分开,规范并创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配套推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分类管理与分级考核制度。
  六、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提升职称工作水平。要加快推进职称社会化评价制度和职称队伍建设,提高职称服务水平。要出台并落实《南京市职称社会化评价意见》,规范职称社会化评价工作;要加强评委组织的整体素质建设,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与公正;要加大职称政策、程序、办法的培训,提升职称队伍的行政能力;要确保职称资格网的顺利移交,及时做好更新升级工作。要落实2006年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的要求精神,做到政策、服务、程序、收费等“六公开”;继续实行窗口服务一周六天工作制;结合“1864”计划,加强职称政策宣传,主动上门服务;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始终把优质高效、公平公正摆在职称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