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职称继续教育官方网站
|
|
|
|
|
|
|
|
最新提示:
 2015年职称评审全程代理代办服务  04-05  2015年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师职称评审代评服务  01-01  2015年机电工程师评审代理代办服务  04-01  2015年建筑工程师建设工程师职称评审代理代办  01-10
   热点文章
  证书查询
  办事指南
  工作动态
  职称考试
  通知公告
  继续教育
  代理代办服务
  学历提升
南京职称继续教育官方网站 > 代理代办服务 > 文章内容


(责任编辑:工程师职称资格采编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京市2007年职称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07-05-14 00:00 来源:江苏省人事考试网 http://rsks. 作者:江苏省人事考试网 ht 点击:
关于印发《南京市2007年职称工作要点》的通知
2007-05-14 点击次数:16870

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职称办(2007)5号



关于印发《南京市2007年职称工作要点》的通知


市各有关单位:
  《南京市2007年职称工作要点》经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部门、各单位结合部门(单位)情况,认真做好今年的职称工作。

                           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七年四月十九日

南京市2007年职称工作要点


  根据国家、省、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2007年全市职称工作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求真务实,平稳推进,公平公开,开拓创新。努力贴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扩大为企业职称的服务面;继续完善职称聘任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构建好数字化职称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职称工作的行政效能。
  (一)稳慎地建立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新框架
  根据国家、省的部署,精心组织、稳慎实施、扎扎实实做好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开展新一轮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关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要将新的岗位设置与职称制度改革整体推进。
  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级结构比例的岗位设置工作在我市已开展多年,此次岗位设置中,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社会事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继续调整完善好高级、中级、初级的结构比例设置,并重点提出建立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各个层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划分的行业指导意见。
  2、此次设置范围包括市、区县属各类型事业单位。各区县人事部门要加强领导,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的做好这项工作。
  3、各事业单位要认真核定各类人员基数,确定好单位级别、类别,按照市岗位管理的结构比例设置要求,提出本单位各类人员各级岗位数,填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批表》按程序核准执行。
  4、统一建立起新的《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手册》,完成市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岗位设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动态管理。
  (二)拓宽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渠道
  职称要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是提高对企业的职称工作服务效能。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解决好他们的职称需求,最大限度的扩大为企业职称的服务面。
  1、各区、县职称部门要抓点带面,对本地区企业深入调研,细致摸底,确定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企业名单,报市职称部门,做为今年重点服务对象;加强本地区对企业职称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职称服务。各区县、系统为企业职称服务的规模和质量要做为今年职称工作的主要考核标准。
  2、随着城建、工业、商贸等主管部门改制,转变职能。职称工作的服务渠道要重新疏理。在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平台人事部门作用的同时,支持有一定工作网络、工作基础、条件具备的各专业协会,开展为本行业会员企业职称的服务工作。开辟为企业职称服务的新渠道。同时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
  3、加大对“五大中心”“跨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力度。适当下放评审权限,有针对性的制定倾斜政策。
  (三)努力构建好数字职称公共服务平台
  为提高社会化职称评价体系的行政效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今年上半年“南京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网”将完成升级工作。升级后的职称网将全面覆盖职称岗位管理申报、资格评审考试、职称聘任、政策公布、信息发布等职称工作各个环节,通过数字职称的推出将会带动职称政策、职称制度的不断创新。
  1、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申报均纳入职称网统一管理。初级申报,社会化申报通过网上个人自主申报完成。各区、县职称部门、职称委托受理点可通过远程通讯方式,以团体形式网上集中申报,各系列职称数据表格随网上数据流程逐级上报。
  2、评委会组织网上管理。评委会成员抽取通过网络随机完成。逐步开展网上评审和投票,评审过程、结果实现网上备案,评审通过人员的资格公示、行文等网上统一发布,所获职称资格人员进行电子注册,实现网上查询。
  3、实现网上岗位动态管理。各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余缺情况网上动态管理,职称聘任按岗位管理要求通过网上进行。
  4、完善职称基础信息工作平台。实现职称政策公开化,建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实现证书制做发放统一高效化。
  (四)继续创新对优秀高层次人才的评价工作
  在职称工作中要突出业绩优先原则,把规范评审与破格选拔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限制,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优秀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选拔评价力度。
  1、继续开展好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的专业技术资格破格认定工作,今年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扩大认定范围和数量,填补专业、地区和行业空白。
  2、在近几年调研基础上,启动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的评审工作,选拔评价一批在经营管理上业绩突出,贡献重大,行业和社会公认度高的经济领域创新型领军人物。
  3、继续开展好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评审工作,要创造条件,引导中学高级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多出成果,尽快扩大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数量,保持我市普教行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五)平稳规范地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建设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稳步地推进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保证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协调一致的发展,逐步实现双轨并进,同效互认的职称体系。
  1、规范可比照认定办法。要结合相应系列的申报评审条件,按照学历、资历一致性原则确定相应职称资格,同时要支持软件行业发展,向软件类人才适度倾斜。
  2、落实职业资格管理的意见和办法。充分发挥市执业资格管理部门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严格规范做好各类职业资格报名、审核、考试监督、证书(存档通知)发放等工作。
  3、加强职业资格管理的基础信息建设。要结合职称网的建设,加快充实各类执业资格人才库,加大对执业人员执业情况的监管工作。
  4、以制度规范推进诚信建设。要严把职业资格自主申报的准入控制关,利用职称网及时披露、登记、通报处理各种假学历、假证书、假证件,维护职称体系的公平秩序。
  (六)确保各项职称评审和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1、调整完善职称评审政策,稳定职称外语分类管理办法。职称外语要求在按现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的同时,加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向一线、基层、偏远地区(含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倾斜;按省职称计算机考试要求。对1957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纳入考试方式统一管理,《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在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均有效;继续教育证书验证不做必备要求,列为职称申报评审的常规条件之一,统一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现省职称办已制定完成各类中、高级申报与评审条件,今年,我市除中学高级以外,其它系列高级评审条件一律按省条件执行。
  2、改进职称申报方式,突出公共服务。改革职称初定管理方式。初定权限适当向市区县人事行政部门集中管理,证书由市职称评介中心统一印制和发放;落实《南京市职称社会化评价工作意见》,初级职称考试要强化专业知识考察,拟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增加相应系列考试科目,并适当增扩考试系列;适应社会化评价制度的建立,强化申报人员的业绩资历考察,中、高级职称申报材料中均需提供相应的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聘任证书,通过对聘任专业技术资格年限的核定,加强对申报职称人员的实绩考察。
  3、完善职称评价制度,营造公平选拔机制。要进一步丰富评价手段。拟选择工程类部分专业,适时开展实用型人才的中级职称考试试点;全面推行二级评审制度。职称评审均以专业(学科)组评议(二级)与执委会(一级)集中封闭连续评审为原则。要进一步丰富并严格二级评议内容。在程序上要进一步细化,以保证评议工作的相对科学、公正与规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人事部部长令《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加强职称考试监督巡视员制度,加大对各类职称(职业资格)考试各环节,全过程指导和检查力度,严肃考风、考纪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质量。
  4、强化职称综合管理,重视依法科学行政。加强评委会的组织建设。建立与评委的联系制度,开辟网上专家和成员单位信箱,定期组织评委委员进行学习、研讨、培训等交流活动,研究评价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审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抓好职称队伍的素质建设。面向市区县、行业系统或相关系列的职称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加大职称政策、程序和办法的培训,加大横向交流,要激励先进,开展“职称工作优秀论文”“职称工作先进”等评比表彰活动。